当前日期时间
ciye
文章详情
 
文章搜索
 
 
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
作者:华夏国学馆 转载    发布于:2013-11-18 17:36:41    文字:【】【】【
 

keben1.jpg

在国学经典《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中小学课本中,植入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医与儿童保健、中国京剧脸谱欣赏、中华民俗文化、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的精粹内容,同时每节课讲解一个繁体字,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文字的意境和美,这是由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新变化、新面貌。

作为国家文化战略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日前已在全国大范围试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已成系统的传统文化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孩子;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据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预计到本年末,将推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海外汉文化教育六大系列116本教材研发工作,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教学系列资源开发。

赵李红:看到一些报道,说传统文化有了正规教材引起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这套六大系列116本教材的立意是什么?

张健:教材研发立意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构建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其次是建立中西合璧的人格教育课程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传统文化复兴,对内将重塑民族道德体系,对外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但哪些传统文化内容最容易被孩子接受,且更具中国文化代表性,这正是国家课题研究重点方向。依据其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而构建的国内唯一一套集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其课程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即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儿童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高雅的审美情趣”。课程的建立,弥补了中小学人格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而且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中国“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等古老的文化精神,结合西方“尊重”和“责任”为核心内容的人格教育课程,构建中国特色的当代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启蒙课程,这将对整体提高民族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作出重要的贡献。

赵李红: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国内倡导了很长时间,也有很多学校、机构在推行国学教育,这套教材创新或亮点是什么?

张健:首先是理论创新:课题组首先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概念内涵由国学经典、传统艺术与民俗文化共同组成,其次提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其次是课程体系创新: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课程结构,建立了国内唯一一套以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文化、汉字演变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专业教材。

第三是教材内容创新:秉持“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的理念,倡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和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指导作用,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格养成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赵李红:从2016年将实施的新的高考方案中获悉,语文将由现在的150分增至180分,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这套教材会很快进入课堂吗?

张健:在北京市公布高考语文增分并增加传统文化考试内容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目前,课题组已接到全国十几个省份合作“地区版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的邀请,估计明年上半年国内将有一半以上省份会引入人教版教材,在增加地区文化内容后,快速生成地区传统文化校本标准化课程,为将来国学纳入高考视野做好课程准备。教材目前在北京通州、大兴,江西上饶,河北滦县、鹿泉市,青海湟中县等实验区,开展了五年的课程实验工作。其中北京地区已于2011年将教材纳入地区校本教材发行目录,并即将完成六年的课程实验循环,届时各地区将根据课程实验情况,再行制定地区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各新加入的省份也将从课程政策制定、教材内容规范、地区学科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按目前形势,估计在明年下半年或2015年初,有条件的省份都会将传统文化教育正式纳入地区校本课程。

赵李红:在教材的结尾,分别有“致家长”“致教师”的编者按。编者的话感觉很亲切,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让编者、学生、家长和老师有一种“朋友圈”的互动氛围。

张健:传统文化教育是人的教育,这不是拿考试分数能衡量的,作为课题组,我们必须告诉家长,传统文化给孩子们的是哲学思想,是文化修养,是精神追求,是高雅艺术熏陶与浸润。家长需要自己孩子有健全优秀的人格,就让他学习传统文化吧。而面向教师,课题组也要提醒老师们,国学课不是语文课,更不能上成说教课,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有背诵或诵读这一种教学方法,希望老师把现代教学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引入课堂,希望能在中高年级以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型学习形式组织教学,让孩子们像喜欢体育课一样喜欢传统文化课,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赵李红:这套教材是作为课本还是教辅?是否要向学生单独收费?

张健:这套教材为校本实验教材。目前,此套教材已进入“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学校选用此套教材由财政支付书款。

keben2.jpg

书摘

致家长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孩子。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其核心工作是在青少年阶段帮孩子树立良好的人格。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规划分为低年龄段“蒙学基础教育”、中年龄段“诗词美学教育”和高年级“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教育”三大模块。课程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诗卷、词卷)、《论语》(上下)、《孟子》(上下)、《孙子兵法》(上下)、《大学中庸》、《古文观止》(上下)、《道德经》(上下)等教材。每册教学内容分经典教学、民俗文化与艺术、汉字字体识读三大部分,其中民俗文化与艺术教学模块涉及“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医与儿童保健”、“中国茶文化”、“中国年画”、“中国京剧脸谱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传统曲艺欣赏”、“中国古建筑美学欣赏”、“中国玉文化欣赏”、“中国瓷文化欣赏”等多个文化主题。每册教材分别配置一个专题,以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系列的文化教育,使孩子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的具备“完美人格”的优秀人才。

让孩子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吧!因为那里面有“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

致教师

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不是复古。

儿童时期的记忆能力最强,经典诵读是这一阶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古代有“背带书”、“背理书”、“背年书”、“挑书”之说。小孩子刚开始读这些书时,普通资质的,每天背两三行就可以了,若是聪明一些的或者年纪再大一些的,可以酌量增加。

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不应永远停留在诵读阶段,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好的主题,能否在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学习型伙伴关系,这两点极其重要。以教材各知识点为素材,建立跨学科的知识关联内容体系,为孩子们设计出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符合当代社会文化需求,同时又是孩子们喜欢的、能发挥其自身能动性的主题教学,这将是传统文化进入校本课程的最优模式。

民俗文化与艺术模块,建议教师可插入每节课的教学之中或单独设计相关综合实践课程,其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掌握民族文化特色,“滋养其文化内涵,培育其民族认同,引导其审美情趣”。

“汉字字体识读”模块,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通过对中华文明传承的符号——汉字的系统认识,旨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深层理解。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本文摘自《北京晚报》2013111日第40版)

 
 
当前位置
自定内容

脚注信息

联系人:赵老师(13969916029) 丰老师(13791703209) QQ号:2915402710
地 址:曲阜市春秋路西首华沁苑东门   官网
:www.hxgxg.com

QQ客服
  
51客服